3。把握好释放的程度,妥善处理释放与捕捉
新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学生为中心,重视学生的独立思考,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意见。针对新课程标准的这一要求,教师的角色也开始发生变化,从一开始的保姆变成了现在的引导者。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,放手并将权力归还给学生。这本来是对的,但问题在于我太以学生为本,就是我走得太远,学生也走得太远。就像分割部分一样,如果我提醒学生根据不同时间发生的事情将其分为两部分,学生一定能够很快地划分。这并不违背以学生为本的理念。
4。注重整体把握和时间安排
先估算一下要进行的每个教学环节,想想这一步可能需要多长时间,并做到心中有数。这样,在实际教学中,教师就会自觉有序地教学,保证教材的顺利完成。
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来说,这篇文章的内容很简单。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人物的情感。文本中的对话是最重要的工具。
教学时,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,注意学生的语言和动作,掌控整个课堂。在经历小鸟的三问时,学生可以很容易地与自己产生共鸣,讲述小鸟日益焦虑的心情,这也可以通过朗读来表达。尤其是在教学的最后,我按照自己的想象,和孩子们一起体验了小鸟的心情。大多数学生认为鸟儿一定是悲伤的。当我说小鸟其实很快乐的时候,没想到有同学同意了我的观点。她说:“小鸟应该很高兴,因为他有一个好朋友。如果他能履行对朋友的承诺,他就很高兴。”大家都记住了热烈的掌声。而且我也很欣慰,因为孩子们已经明白了这个童话故事的深刻含义,所以即使教学中存在一些瑕疵,也无需担心。只要孩子听懂了、懂了,这不是最重要的吗?
在日常教学中,或许我们也应该深入思考。我们大多数人都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本上单词和句子的教学和理解上,逐渐忘记了汉语最重要的情感。让学生感同身受,体会语言文字的内涵,难道不重要吗?我想起古人说过的一句话:书读百遍,其义自显。事实上,在朗读的过程中,学生自然而然地体会到单词所蕴含的意义,这是学生可以自己学习的。不应该由老师直接告诉。在今后的教学中,我们应该更加注重朗读,通过朗读了解情感就完美了。
《去年的树》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语文实验教材第七册中的课文。文章讲述了一个故事:一只鸟和一棵树是好朋友。它每天都会对树唱歌。当它即将飞回南方时,小鸟答应了树的请求——回来给它唱歌。但第二年春天,当小鸟飞回去找它的朋友时,那棵树却不见了。小鸟四处寻找,终于找到了一根用树做的火柴点燃的灯。朋友走了,但友情还在,承诺还在。于是,它满怀悲伤和惆怅,对着朋友生命点燃的煤油灯,唱起了去年的歌。这个童话主要通过对话来展开故事情节,推动故事的发展。全文共有四个对话。文中解释的真相也在这四次对话和鸟儿随后的表现中逐渐显露出来。告诉我们要信守承诺,珍惜朋友之间的感情。
在设计这门课程时,我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、自主发展的教学思想,深化了新课程标准中阅读教学是教师、学生与文本对话过程的理念。教学过程中,学生通过自读、角色对话、表演阅读体验、想象拓展等过程,领悟文本所蕴含的语言美、思想美、意境美;从而实现学生心灵与文本的真诚对话。
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。据我了解,有的文本偏工具性,有的文本偏人文性。因此,我认为语文教师应该抓住重点。而《去年的树》是一篇以人文为主的文本。因此,为了体现这一点,我用了动画《去年的树》,目的是让学生深刻理解诚信和友谊。
在课堂上,我努力把学生带入课文,带入作者的思想。因此,我注重引导学生朗读,让学生带着对大树的悲伤和同情深深地体验和感悟。因为方法到位,我大胆放手,所以班级基本达到了我想要的状态。
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。在学习最后三个自然章节时,我提出了一个问题:小鸟深情地凝视着油灯的火焰,然后对着火焰唱起去年的歌。那是什么歌?你知道吗?
有的同学说:大树,大树,我们是好朋友。你不能没有我,我也不能没有你。我们的友谊将永远持续下去。有的学生唱道:朋友一起走一辈子,那些日子已经不复存在了。一语一生,一生情一杯酒。朋友从来都不是孤独的,当你称我为朋友时你就会明白。伤痛还在,我还是要走。同学们畅所欲言,有的说话,有的唱歌,课堂气氛达到了高潮。
上完课,我感觉同学们经历了很多,收获了很多。以学生为主体,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也将是我继续努力的课题。
上完课,我感觉同学们经历了很多,收获了很多。
《去年的树》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童话故事,用简单的语言讲述了鸟儿和树木之间真正的友谊。在本文的教学设计中,我确立了两个重要的教学目标:
1。正确且富有情感地阅读课文。
2。感受小鸟与大树的深厚友谊,初步体会到诚信的可贵。
在教学中,非常有必要把学生带入文本,带入作者的内心。为了更好地理解每个主角的情感,引导学生进行情感阅读是非常有必要的。因此,我首先让学生走进课文中的各个主角,体会每个主角的思想感情。让学生重点关注课文中小鸟提出的三个问题的语气,让学生体会到小鸟与树的不可分割,以及小鸟寻找过程中的焦虑与艰辛,愈加清晰。就这样,渐渐地,孩子们与这些形影不离的朋友拉近了距离,也掌握了阅读的情感基调。然后,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,学生可以体会语感。学生可以从阅读中获得感悟,体会友谊的可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