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读后感想

  最近看了一本书《为什么精英都是时间控》,感觉受益匪浅。我想分享一些个人的收获,顺便也向大家推荐这本书。

  1。为什么要推荐这本书

  这是我来北京第八个年头了。大概是受到了时间大师的诅咒,我总觉得在北京的时间比我待过的其他城市过得更快。曾经有过这样诗意的描述“时间如指尖的沙子,不经意间就过去了”,但时间在北京对我来说就像触电一样——你还没来得及尝到麻木和痛苦的滋味,就已经过去了。 。

  所以当这样一本奇怪的记录如何控制时间的书出现时,我立刻就被吸引了。作者川泽紫苑是日本神经学家、兼职作家。这本书以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介绍开始。 ——通过控制时间,你可以完成普通人4倍的工作量,享受2倍的娱乐时间。而且,作者还用自己的实际成绩证明了这一说法并非噱头:作者每月参加6次诊所,每年出版3本书,每月阅读20本书,每月举办2至3次讲座,同时保持每天我每周锻炼4到5次,看2部电影,每月参加超过15场晚宴和聚会,每年品尝超过100种威士忌,每年出国旅行超过30天。

  每个人的追求都不一样。我们不会也不想复制华泽的生活,但通过提高我们的时间控制能力,我想我们可以更接近我们想要的生活方式。

  2。时间是二维的

 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个极其有趣的观点。他认为时间以二维形式存在。我们的时间利用效率=专注度×持续时间。整本书围绕认知集中度以及如何有效地使用它展开。集中力和集中力的快速恢复,介绍如何控制时间。

  在自己注意力比较强的时期完成“专注工作”,同时注重自我更新、自我提升。这就是作者对时间的掌控的核心奥秘。基于这个谜团,我从三个方面简单总结一下自己。收获和经历。

  1。如何计划一天

  笔者从医学角度分析,每天早上起床后的2到4小时是普通人一天中注意力最集中的时间。这段时间适合做一些需要高度集中注意力的工作,比如写作、研究等。较难的专业课程的报告、论文或研究;下午不易长时间集中注意力时,做一些零散的工作,如检查和回复电子邮件、打电话或信息联络工作、召集或参加小型会议。下班前的半小时到一小时,大脑会得到一段高度集中的“甜蜜时光”。这段时间适合完成一些重要的工作并进行计划。 ;晚上19:00至21:00之间,通过一些小技巧(如适当的运动)恢复注意力后,适当做一些学习,提高自己的能力;睡前2小时是放松时间,可以做一些对睡眠有帮助的轻松娱乐,比如看书、听音乐等

  2。快速恢复注意力的小窍门

  书中提到了许多快速恢复注意力的技巧。以下是我个人认为非常实用的一些技巧。

  (1) 睡个好觉。即使从健康角度来看,保证晚上7小时充足的睡眠也是非常有必要的。睡前2小时内进行一些非视觉娱乐活动,如与家人聊天、听音乐、阅读、轻微的伸展运动等。 ,对睡眠很有帮助;但如果睡前2小时继续玩电子游戏、玩手机、暴饮暴食,躺在床上就会翻来覆去,难以入睡。

  (2)早上起床后洗个热水澡。起床后洗个温度适宜的淋浴,可以使大脑迅速从混乱状态转为清醒状态,精神饱满地开始一整天的工作。

  (3) 适度的运动可以让大脑重新启动。在早上起床后大脑比较混乱的短时间内、下午的困难时期以及忙碌一天的工作后,非常适合用半小时/1小时的有氧运动来锻炼身体。快速恢复注意力。需要注意的是,主要职业不是运动的上班族,每天的运动量不宜过多,否则会导致第二天出现严重疲劳。

  (4)午休20~30分钟。午休时间适当长,可以明显提高下午工作期间的注意力,而午休时间过长则会起到反作用,甚至影响健康。有时由于工作紧急或事务复杂,不容易午睡。作者还推荐了一个通过“禅修”恢复脑力的小技巧。通过个人的学习和体验,效果非常好。以后我会在另一篇文章中发表。读书笔记里推荐给大家。有兴趣的朋友也可以自行阅读《正念禅修》或相关书籍。

  (5)周末不要刻意补觉。周末可以稍微增加睡眠时间、锻炼和娱乐活动,多做一些与平时工作完全不同的事情。这不仅可以丰富生活的乐趣,还可以充分锻炼大脑平时不太活跃的区域,使大脑更加强大。发达。

  3。适合提高工作效率的时间管理技巧

  最后推荐一下书中提到的几个我个人认为实用性强、适合工作的小技巧。

  (1)时间冲浪工作方式。正常人能够集中或高度集中的时间长度约为15分钟/30分钟/45分钟/90分钟。将这些时间单位与适量的休息时间交织在一起,可以显着提高工作效率。例如,如果你需要完成一份大约需要45分钟的报告,不妨每隔15分钟就停下来休息1分钟,站起来走动一下;或者90分钟的研讨会,不妨在讨论结束后让大家放松5到10分钟。分钟对于刺激大脑中的光环更有帮助。

  (2) 整洁的桌面可以消除杂念。保持办公桌整洁有序,将电脑上的文件整理得井井有条,对于提高工作注意力非常有帮助,也能显着提高工作效率。 (你能在10秒内从电脑中找到你需要的文件吗?)

  (3) 列出每日任务清单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,我们通常有不止一项任务需要完成。有时,目标不同的复杂任务会反复冲击我们脆弱的大脑,造成思维混乱。那么我们应该做什么呢?一个简单实用的方法——分类并写下来。只需将它们写下来,您就可以将它们从脑海中转移到纸上。笔者建议将手头的事情分为四类:1)重要且紧急的:利用当天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段完成或者尽力完成; 2)重要但不紧急:为其规划日程,并按计划分解完成; 3)紧急与不重要:根据时间长短和紧急程度调整优先级。此类工作通常需要在当天完成; 4)不重要、不紧急的工作:以备忘录的形式记录。

  重要又紧急

  重要但不紧急

  1、

  1、

  2、

  2、

  紧急但不重要

  不紧急,不重要

  1、

  1、

  2、

  2、

  3。后记

  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。以上只是个人的一些阅读感受。它们可能并不全面,甚至可能曲解了作者的初衷。如果你对本书的内容感兴趣,不妨尝试一下。请参阅原作。最后祝愿大家都能成为时间的主人,做快乐的追梦人。